自然之力 身心之翼
——記高黎貢山腳下的自然教育
講解植物知識
開展自然教育
小平田明德小學位于高黎貢山腳下,高黎貢山豐富的動植物資源,為該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。“我叫岳貴濤,讀6年級。我還有自然名呢,我的自然名叫墨竹,我要做高黎貢山之子。”盛夏時節(jié),記者在高黎貢山旅游度假區(qū)管委會潞江小平田明德小學采訪時,碰到即將畢業(yè)的6年級1班的岳貴濤同學,談起自然名,他自豪地說:“竹子蒼翠挺拔,墨竹更是珍稀竹種。”
該校校長張中遠介紹:“學校以‘自然之力,身心之翼’為辦學思想,以‘做高黎貢山之子,傳承民族文化遺產(chǎn)’為德育目標,多年來開展了各式各樣的自然教育,每一名學生都有一個自然名,他們在親近大自然、感悟大自然中,身心得到健康成長。”
我們在采訪中了解到,小平田明德小學自然教育開始于2010年。當年,高黎貢山綠色中心引進“綠色希望行動”項目,拉開了該校開展自然教育的序幕。隨后的多年中,該校陸續(xù)開展了臺灣“荒野中的自然教育”、巴西“淡水河谷公眾參與環(huán)境保護”、香港“社區(qū)伙伴”等項目,逐步把自然教育引向深入。
“我們組織學生深入高黎貢山腹地開展了‘五感大自然’、‘筆記大自然’等體驗活動,讓學生在自然界中認識各種動植物,去看昆蟲聽蛙聲辨鳥鳴,用自己的視覺、嗅覺、味覺、聽覺、觸覺等親身感觸大自然,融入大自然。”張中遠說,學校還開設了科普班、觀鳥班、生物興趣班等課程。2012年,學校舞蹈班編排的《潞潞尋根》兒童環(huán)保小話劇,在國際動物愛護基金會組織的“大象永不忘記”活動中榮獲國際一等獎。
“我參加了觀鳥班,這個班有20多名學生,從認識各種鳥類學起,現(xiàn)在我掌握了很多辨識鳥類的方法,有的我聽聲音就能分辨出來是哪種鳥。”岳貴濤說。
5年級2班的周馨怡同學參加了生物興趣班,她不但認識了各種植物,還就地取材制作了很多植物標本。
去年,潞江鎮(zhèn)中心學校以隆陽區(qū)教育局推行“田園教育”為契機,在小平田明德小學的后山上精心打造了自然學校。在學校門口,我們被兩側(cè)刻著“自然之力,身心之翼”的辦學思想的石頭吸引住了。穿過學校的大門往里走,我們就像進入了“孫大圣的花果山”。
我們邊走邊看,校內(nèi),依次布局了蔬菜園、咖啡園、堅果園、龍眼園、胡椒園、養(yǎng)蜂場等園區(qū),植物蔥蘢,供學生在此實踐體驗。校外,依山就勢仿照高黎貢山和潞江沿岸的風光,打造了惠通橋、惠人橋、雙虹橋和南齋公房、北齋公房等景區(qū),期間穿插了老虎嘴、洗馬塘、三十六磴碦兒、啞泉等景點,布局巧妙,學生可以在此進行拓展訓練。自然學校還設置了迷宮,學生穿行其間,引發(fā)他們探秘高黎貢的興趣。
“高黎貢山像母親一樣‘養(yǎng)育’了我們。多年來,借助高黎貢山的資源優(yōu)勢,我們自然教育理念不斷深入,從環(huán)保到環(huán)境,再到自然之友、高黎貢山之子;從單純的保護大自然到感恩大自然、回饋大自然,每一個學生與大自然的關系愈加密切。”張中遠說:“堅持做自然教育,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喜愛自己成長的地方,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。自然教育就像一顆種子,孩子們在與自然的互動中關照自己的內(nèi)心,在認識自然認識世界的同時,也認識了解自己,促使孩子們身心得到全面發(fā)展,有利于他們走得更遠、發(fā)展得更好,這顆種子最終將結(jié)出幸福的果實。”
云報融媒體記者 朱金磊 賈云巍
責任編輯:錢秀英 編輯:段紹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