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后小伙的深山“奮斗路”
初見何忠亮時,他正在自己承包的碧寨半坡茶葉加工廠里鋪晾鮮葉,茶香陣陣,霧氣氤氳,忙碌中孕育著收獲的希望。放下手中的活兒,何忠亮邀我們一起到茶廠辦公室閑聊。隨后,一個關(guān)于90后小伙的“自強”故事向我們娓娓道來……
1992年,何忠亮出生在龍陵縣碧寨鄉(xiāng)坡頭村大山深處一個普通的農(nóng)村家庭里,弟弟于1995年出生。山里人家,全靠盤山地維持基本生活。廣種薄收的辛勞,只能撐起緊巴巴的日子。何忠亮和弟弟上學后,兄弟倆刻苦勤奮、好學上進,都是班里的佼佼者。
何忠亮高考前夕,飽經(jīng)風霜的老屋再也經(jīng)不住歲月的碾壓,椽子糟斷、土基墻坍塌,再也不能居住。2012年,借助惠農(nóng)貸款3萬元和危改資金5000元的扶持,何忠亮家在原址上修建了一間木架房,住房暫時解決了,但何忠亮想到父母花白的頭發(fā)和日漸衰老的身體,還有正朝大學奮力拼搏的弟弟,他決定放棄大學夢,回家務(wù)農(nóng),為家庭減輕負擔。
高中畢業(yè)后,何忠亮留在了家里。“一定要做點什么,改變自己和家庭。”也就在那年夏天,何忠亮只身一人第一次離開家鄉(xiāng)、離開龍陵到瑞麗送水,一送就是一年。
2013年,何忠亮家被納入全村第一批建檔立卡貧困戶,各種政策的扶持和關(guān)心,越發(fā)激發(fā)了何忠亮干事的活力。他像一個不知疲倦的“鬧鐘”,擰緊發(fā)條奮發(fā)向上。
送過水后,何忠亮又跟隨寨子里的叔叔伯伯到騰沖干泥水活,抬石頭、挑沙灰、拌水泥。“砌墻腳用的石頭太大,搬動的時候連吃奶的力氣都使出來了。挑沙灰磨破了肩膀,拌水泥手掌磨出了血泡,生疼。”何忠亮琢磨著,這樣下去不行,靠苦力吃飯不是長久之事。水泥活干了4個月后,他又回到龍陵開始學習裝修,3年后學到了裝修技術(shù)和木雕本領(lǐng),也有了一定的積蓄。
何忠亮的自立自強打動了鄰鄉(xiāng)臘勐鎮(zhèn)楊冰菊的芳心,兩人于2013年喜結(jié)連理,一雙可愛懂事的孩子相繼到來,為家庭增添了無窮的快樂,一家人其樂融融。何忠亮的弟弟2015年也以全縣高考第五名的好成績被四川大學錄取。
“一直依附他人謀生意不行,我得鍛煉自己‘單飛’的能力。”光有想法不行,必須付諸行動。何忠亮說干就干,2016年抓住家鄉(xiāng)大搞易地扶貧搬遷的機遇,在國家的補助下建起了一間漂亮的大平房,還在家邊開店經(jīng)營建材、電器、裝修、廣告等生意,誠信服務(wù)和薄利多銷的經(jīng)營模式贏得了鄉(xiāng)鄰們的認可,生意逐漸走上了正軌,每年有20余萬元的收入。使用的工人達到了26名,其中建檔立卡戶13人,全部來自寨子周邊,工人人均有3000元左右的月收入。
奮斗的日子過得充實而有意義,何忠亮的人生正在慢慢改變:漂亮的新房子建起來了,不久就能入住;老人在家照看孩子,盡享天倫之樂;夫婦倆在家邊做生意,人生有了奔頭。
今年,何忠亮以每年3.6萬元的租金開始承包鄰村的半坡茶葉加工廠和集體茶園,“龍陵縣碧寨鄉(xiāng)綠贏茶葉種植合作社”正在注冊中。茶廠運轉(zhuǎn)正常,僅春茶一季就制作干茶24噸,銷往福建、廣西等地,個人實現(xiàn)純收入2.7萬元。帶動周邊160多戶茶農(nóng)戶均增收8000元左右,其中80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。
回憶過去,何忠亮表示,雖然未圓大學夢,但他從未后悔和埋怨家人,展望未來,何忠亮說還要繼續(xù)奮斗下去,爭取更大的成功,并帶動更多的人致富。
責任編輯:錢秀英 編輯:段紹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