段梅:揮灑汗水拔窮根 甘當群眾勤務員
揮灑汗水拔窮根 甘當群眾勤務員
——記省人大代表、駐隆陽區(qū)瓦窯鎮(zhèn)祝家村扶貧工作隊員段梅
段梅同志是云南省第十一、十二、十三屆人大代表,景頗族,隆陽區(qū)婦幼保健院計生服務中心婦產(chǎn)科醫(yī)師,無悔扶貧度冬夏,甘灑熱血寫春秋,2016年,她放棄優(yōu)越的生活和工作環(huán)境,義無反顧地投入到脫貧攻堅戰(zhàn)中。征戰(zhàn)四年間,她把駐地當故鄉(xiāng),把群眾當親人,把扶貧當事業(yè)。積極協(xié)調項目資金,完善基礎設施,振興鄉(xiāng)村產(chǎn)業(yè),俯下身子與民同苦、與民同樂,用永不停歇的腳步走出了一條根植百姓、真善代表的履職之路,用實際行動兌現(xiàn)了代表履職為民的鄭重承諾。
申請,上下奔走破難題
九分山,半分田,半分水,路難行,水難泅……瓦窯鎮(zhèn)祝家村就懸掛在小山頂上,山高坡陡,懸崖峭壁。2016年3月,44歲的云南省人大代表段梅從隆陽區(qū)婦幼保健院被派駐到這里,當一名普通的工作隊員。
當時的村委會兀立在一個小山丘上,風呼呼作響,黃土飛揚。沒有廚房、沒有洗澡間,條件異常艱苦。白皙的面龐、文弱的身體,來這里不過就是鍍鍍金……村民對段梅充滿了質疑。
“不分白天黑夜,村干部為群眾的事跑前忙后,全然沒有一句怨言。”帶著對貧窮的不甘心,對代表履職的使命,對組織的信任,對村民的同情,隨即便投入到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大潮中。到村第二天,她就用腳步丈量民情。
坐在墻根曬太陽,等著他人送小康。面對大山的擺弄,村民們習以為常。他們害怕改變、不想改變、不愿改變、不會改變……在這數(shù)輩人的等靠中,祝家村理所當然地戴上了省級貧困村的窮帽。
為打破群眾思想桎梏,激發(fā)村民的內(nèi)生動力,2016年4月,段梅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,請到了保山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張云怡到村指導。張云怡對村民曉之以理、動之以情,隨后便帶領鎮(zhèn)村干部及全體村民們到與祝家村的自然條件極其相似、發(fā)展卻大相徑庭的施甸縣太平鎮(zhèn)。當村民們看到那里一幢幢整齊的新房拔地而起,配套設施樣樣齊全,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欣欣向榮……自我發(fā)展的意識開始逐漸蘇醒,開始慢慢關注自己頭頂?shù)倪@片天、腳踏的這方土。
堅守,咬定青山不放松
如今走進祝家村,一輛輛摩托車在干凈整潔的水泥路上飛馳;走入農(nóng)戶家中,自來水從亮錚錚的管道里汩汩流淌;傍晚,老少爺兒們在新建的活動室里怡然自樂……又有多少人知道,這幅最尋常不過的鄉(xiāng)村圖景背后,蘊藏著怎樣的艱辛與不易?
“要致富,先修路。”這是一句流行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話。然而,深鎖于大山深處的祝家村散落在一座座山嶺和溝壑之間,居住分散,交通閉塞,祖祖輩輩因路而困,被迫與貧困為伍。
段梅來了,她向大山發(fā)起了首次沖鋒。她邀請隆陽區(qū)副區(qū)長楊俊波到村把脈開方。路如懸掛的云梯,正值雨季,泥爛路滑,車輛無法順利通行。“每走一程,便要停下來合力推車。當天走完所有自然村,匯報完工作已是深夜12點。”段梅說。不久,楊俊波便帶領相關部門到祝家村開現(xiàn)場辦公會,安排項目資金40萬元。要將項目落實好,更是一場艱辛漫長的考驗……段梅不畏酷暑嚴寒,帶領施工隊、村民小組長、項目方一一踏勘線路,協(xié)調山林土地,化解矛盾糾紛。當看到群眾在落滿寒霜的公路上不停地打滑,段梅提出在路面上加防滑帶,而這并不符合驗收標準。“只要對群眾有好處的事,我一定要堅持。”段梅積極向隆陽區(qū)區(qū)長段生榮反映,并最終得以妥善解決。就這樣,段梅共爭取項目資金370萬,修通了3個村組道路總長12公里并在危險路段安裝了防護欄,村民的出行條件大為改善。
一環(huán)緊扣一環(huán)抓,一錘接一錘敲。祝家村民世代為水而愁。因水源點選取不當而喝不上自來水的事例屢見不鮮。段梅當無意聽到雪山河是出水量較豐富的水源點時,第二天便早早起床,備好雨鞋、雨衣,做好炒飯,買好餅子,親自開車帶領村組干部去找水源。“有時一天就開四五百公里,手臂酸痛。”她不知疲倦地連續(xù)找了幾天后,當看到沽沽清泉從茂密的森林涌出時,她興奮得一夜不眠。連夜趕寫了取水方案,再提交區(qū)水務局通過水壓差測量后,項目便正式實施。2018年5月10日,祝家村通水了,村民興奮地敲起鑼,打起鼓,放起炮,可段梅卻因太多的艱辛瞪著眼睛不讓眼淚掉下來。
基礎設施建設事關長遠和民生福祉。在基礎設施上,她擔負守土之責,始終堅守人大代表為人民的道德底線,堅持科學規(guī)劃、嚴把標準、注重長遠的原則,最大限度地惠澤群眾,造福百姓,為祝家村穩(wěn)定脫貧及鄉(xiāng)村振興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忠誠,產(chǎn)業(yè)不興志不移
在這種阻隔、閉塞、圍困中,完善各種基礎設施是極其困難的,而找到一條發(fā)展致富的道路更需要多少智慧與勇氣?
但對常年靠“種一山坡收一羅鍋”過日子的村民來講,沒想過也不敢想,沒干過也不會干。
人窮志不短,泥巴里面也能出黃金。針對群眾思路不開闊的問題,她堅持“走出去”和“請進來”相結合,帶領群眾土里掘金。段梅找到了康宏公司的老總蘇彥到村實地考查。面對祝家村的自然條件,蘇彥連連搖頭。隨后瓢潑大雨從天而降,一名名群眾自發(fā)地撐著傘從泥濘的山路中迎接這位山外來客,他感動地說,群眾的熱情鼓舞了我,我決定在這里發(fā)展木耳產(chǎn)業(yè)……沒有脫不了的貧,只有不勤奮的人。段梅四處籌集資金40多萬元,打通了從村委會到新寨小組木耳基地長4.8公里的路,架設了高壓電。為節(jié)約資金,她帶領村民上山砍竹子搭大棚,手腳被劃破了多少次,她不知疲倦地開著車在陡峭的山路上運送物料、揮汗如雨,在她的感召下,群眾也紛紛參與進來……
就在村民抱團致富的路上,每次意外都會將村民發(fā)展的信心和力量打回原形。當時蒸菌包時因停電從而影響了成活率,群眾互相埋怨??赏葱牟灰褏s又心有不甘的段梅說,做產(chǎn)業(yè),本來就有風險。有了廠家托底,村民慢慢燃起了發(fā)展木耳的激情。而段梅始終想在前,走在前。前兩年,基地以每棒1.6元的成本向康宏公司購買菌棒種植木耳150畝。段梅邊干邊學,邊學邊干。2018年,段梅購來了接種機、蒸汽爐等設備,在小山溝里轟轟烈烈地開展了自制菌種、菌棒的試驗并取得成功,為群眾爭取到更大的利潤空間……從此,那里的不少農(nóng)民有了職業(yè)經(jīng)理人的味道,大量村民也成了打工一族。同年,祝家村脫貧出列。段梅本可以功成身退,回城修養(yǎng)連續(xù)作戰(zhàn)三年且已積勞成疾的病軀??墒撬x擇了留下,繼續(xù)為紫荊澤蘭菌棒申請專利,推動合作社穩(wěn)健運行……祝家一天不富,她就一天不走。
授人以魚,只救一時之急;授人以漁,則解一生之需。段梅不但給群眾找到了一條致富路,更可貴的是把敢想敢干、自力更生的精神寫在這片貧瘠土地上、留在村民心間,激發(fā)出村民自主脫貧致富的熱忱,讓村民有了“志氣”。她這樣詮釋著一名人大代表對人民對扶貧事業(yè)的忠誠。
為民,一片丹心映日月
“群眾利益無小事,駐村工作就是和群眾打交道,事無巨細。哪怕我們認為是一件小事,在群眾那里就是大事,就得解決處理好。”段梅說。
段梅的家人在保山城開辦了頗具規(guī)模的一家飯店——景頗罕人家,這又成了段梅助力祝家脫貧攻堅的另一方陣地。每逢寒暑假,她讓返校歸來的大學生去那里打零工,讓在保山求學的孩子周日在自己家吃住……她對農(nóng)民尤其是貧困戶,有著濃厚感情。小麥地貧困戶楊國李在醫(yī)院做了脂肪瘤切除術后切口感染,段梅每天上門為他清洗傷口、打針、上藥……這位長年被生活重擔壓迫得沉默寡言的山里漢子,卻經(jīng)常找段梅訴說。段梅認為,這就是群眾對她的一種信任,而這種信任比金子還貴……段梅心系群眾,用自己的一顆心,將村民的心緊緊團結在了一起。
只要能夠為脫貧出力,為群眾發(fā)展致富,完成好脫貧工作重任,再苦再累再委屈都能扛住。駐村期間,她吃住在村,分秒必爭,很少回家。面對丈夫,她是一個不“稱職”的妻子,愛人住院,請了一個護工照顧。面對孩子,她是一個不“合格”的母親。女兒每年放假回家一次,可段梅任憑孩子回就回、去就去,有時甚至連一頓團圓飯都沒吃。你的心里只有你的村民——女兒不理解。段梅干脆把女兒帶到村里入組入戶,當女兒看到母親在最艱苦的環(huán)境進行最堅韌的奮斗,在最貧瘠的土地鑄就最富有的信任,瞬時驚呆了,隨后便主動地投入到扶貧檔案整理中,真是“上陣母女兵,扶貧千秋業(yè)”。
人民選我當代表,我當代表為人民?,F(xiàn)在的祝家村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變化的不僅是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,更是建立起了濃濃魚水情的干群關系。
責任編輯:錢秀英 編輯:段紹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