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龍陵好兒媳”王會果
王會果正在鏟玉米
婆婆憂慮,王會果耐心地安慰老人
王會果背著婆婆去打疫苗
俗話說,久病床前無孝子。然而在龍陵縣鎮(zhèn)安鎮(zhèn)八八社區(qū)麻水井小組,卻有這樣一位婦女叫王會果,她日復(fù)一日悉心照顧著公婆的飲食起居,細(xì)心地幫助老人洗漱擦身、用背帶背著老人出行、按時給老人服藥喂飯……用自己的愛心、孝心、耐心、細(xì)心詮釋著“孝道”的真正內(nèi)涵。88歲的公公感慨:能有這樣的兒媳,是我們老邱家的福分啊!
盛夏七月。見到王會果時,滿頭大汗的她剛從家背后的玉米地里鏟玉米回來。放下肩上挑的那對大水桶,她就急著給老人做午飯。
“爹,肚子給餓呢?我給您和阿媽燉碗雞蛋。”王會果往火塘里添加了一些柴火,并拿出自家老母雞下的幾個土雞蛋,調(diào)勻放在鑼鍋上燉起來。接著按下電飯鍋的開關(guān),又洗小白菜、煮掛面。王會果的公公邱廣朝坐在火塘邊,不時從土茶罐里倒上一杯老茶?;鹛辽系幕鹈鐭谜?,拼命地舔著鑼鍋底。竄動的火苗,映照著老人黝黑的臉龐,煙火氣息中一切顯得格外安詳平和。
“我家公公今年88歲,腸胃不好,還患有哮喘等多種疾病,這幾年來都是專門給他煮面條和稀飯。”王會果說道,“婆婆85歲,只能吃比較軟和的飯菜,我就煮軟和一些,在家的人都和她吃成一樣。”
王會果口中的“在家的人”,其實(shí)這幾年來,大多數(shù)時間都是她和公公、婆婆3個人在家。她的丈夫邱大篩為人本分老實(shí)、吃苦耐勞,一年四季都在龍陵縣內(nèi)打工。他們有三個孩子,老大在楚雄讀大學(xué),老二老三在龍陵縣第二中學(xué)讀初中,三個孩子的學(xué)習(xí)成績在班上都名列前茅。
王會果今年44歲。22歲那年,她經(jīng)姐姐介紹嫁入邱家做兒媳。“聽說公公婆婆前前后后生過好幾個孩子,有些夭折了,最后長大了5個孩子,老人遭受了很多苦,身體上的不說,還有精神上的。”王會果介紹說,“我丈夫是家里最小的、唯一的兒子,他上面還有4個姐姐。我嫁入這個家的時候,公公婆婆都是60多歲的人,老人家和姐姐們待我都很好。孩子出生后,老人都是盡心盡力地幫我們照料孩子和操持家庭。”
說話間,王會果的婆婆趙轉(zhuǎn)娣在客廳里大叫起來。王會果放下鍋鏟,急忙跑到客廳,原來老人家又把褲子尿濕了。王會果快速準(zhǔn)備好衣褲和洗澡水,抱起婆婆就進(jìn)洗澡間清洗干凈,又把她抱到了床上并蓋好被子。整個過程,既麻利又熟練。
在交談中,記者還得知王會果剛嫁入邱家的時候,住的是低矮的老房子,院場泥濘不堪。陳舊的老屋子在風(fēng)雨飄搖中搖搖欲墜,白天漏陽光,夜晚賞星空。尤其每到雨季,家里大大小小的水盆、水桶都用來接從屋頂漏下來的雨水。
“那些年,日子過得非常艱苦,孩子出生后,日子就更加艱難了。”王會果接著回憶道,“小兒子3歲的時候,我丈夫又生了一場大病,臥床整整三年,那時整個家庭的支柱都塌了。”
看著老老小小一大家子人,王會果焦頭爛額。就在丈夫生病稍微好轉(zhuǎn)一些的時候,她決定外出打工,撐起這個七口之家。“不出去盤生活又不行,那些年家庭都交給老人照管,老人到老了還要跟著我們吃苦,真對不起他們??!”王會果雙眼泛著淚花說道。
王會果最終到硅廠做敲硅工,一個女人干起了男人的活計(jì),但她從不喊苦、從不喊累,這一做就是10年的時間,月工資從每月1500元做到了3000多元。她每月只留下400元的生活費(fèi),其余的錢全部帶回家。王會果的丈夫病好后,也和她一起到廠里做工,他們月月滿勤。夫婦倆省吃儉用,也蓋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,人畜分離,庭院干凈,走廊上還掛著4個大火腿,整個小院整潔溫暖。
就在整個家庭慢慢好轉(zhuǎn)的時候,王會果的婆婆80歲那年,在自家院場上散步時不小心摔倒了,跌斷了圓臼骨,送往德宏骨科醫(yī)院住院治療了一個多月。住院期間,王會果細(xì)心地幫老人擦屎、端尿、擦洗身子。丈夫和幾個姐姐看在眼里,都頻頻稱贊。
回家后,對于老人的吃喝拉撒,夫婦倆樣樣照料得非常到位,不僅沒讓老人家生過褥瘡,還幫助老人早日重新行走。后來,王會果和丈夫商量后,她在家照顧兩位老人,丈夫繼續(xù)外出打工維持家庭開銷。
“女兒在外每個月要1800元的生活費(fèi),兩個兒子每星期回來返校的時候每人也要帶30元到40元,加上老人家吃藥打針和各種人情來往,都是板上釘釘?shù)拈_銷。”王會果說道,“我和丈夫必須撐起來,但是老人需要人照顧,我們也放不下、走不開,所以我留在家里,讓丈夫外出。”
王會果在家里,不僅把老人照顧得好好的,還養(yǎng)雞種地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。婆婆不僅行動不便,并且近兩年來還患上了老年癡呆癥,大小便經(jīng)常失禁。而王會果并沒有嫌棄婆婆,隔兩天幫婆婆洗一次澡,大小便拉在身上了她就馬上處理,即使在吃飯的時候發(fā)生,她也立馬放下手中的碗筷,第一時間幫老人處理干凈。
“看見我剛幫老人洗完屎尿,接著又去吃飯,寨鄰寨舍經(jīng)常問我:你不害怕嗎?怎么還吃得下去東西?”王會果感慨道,“一開始還是害怕呢,包括我老公,他都是反胃作嘔。但是時間久了,已經(jīng)成為‘常態(tài)’,我也就顧不得那么多了。加之換種心態(tài)來看,既然進(jìn)了一家門就是一家人,公公婆婆也是爹媽,要好好招呼。”
王會果這樣說的,也是這樣做的。老人要去體檢、做核酸、打疫苗等,她二話沒說,拿起背帶像背娃娃一樣將婆婆背起就走;在婆婆發(fā)病的時候,經(jīng)常會用手撕掐她,但她從沒有怨恨過婆婆;長年來,公婆的飲食不統(tǒng)一,經(jīng)常要煮兩鍋飯,她從來沒覺得煩;公公婆婆每天早上六點(diǎn)多就醒來,她也跟著起床,為老人洗漱;她還經(jīng)常將婆婆從床上抱起來,讓婆婆坐在輪椅上推著婆婆散步、曬太陽;她省吃儉用,不舍得為自己添置新衣服,只穿自己孩子不要的衣服,卻適時為老人添加衣物……
言傳身教,耳濡目染,以身作則,躬親示范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!王會果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潛移默化的教育非常成功。三個孩子如今在校學(xué)習(xí)優(yōu)秀、勤奮上進(jìn)、尊敬老師、團(tuán)結(jié)同學(xué),在家里尊敬長輩、體貼家人、生活節(jié)儉。大女兒經(jīng)常打電話來噓寒問暖,兩個兒子每周回來會用自己節(jié)省下來的零用錢為爺爺奶奶買水果、面包、糖食之類的。回到家里,孩子都是第一時間跑到床前喊爺爺奶奶,有好吃的都是首先拿給老人。做完作業(yè)后,孩子還經(jīng)常幫著大人做些家務(wù)活,煮飯、喂雞、采茶,幫爺爺奶奶倒尿盆、洗臉、擦身……這些都難不倒他們。
孝是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美德的基本元素,其核心是敬老、愛老。
一路走來,王會果讓年事已高、身患疾病的公公婆婆能夠安享晚年。公公經(jīng)常感慨:能有這樣的兒媳,是我們老邱家的福分?。?/p>
王會果只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農(nóng)村婦女,但她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敬親、奉養(yǎng)、侍疾、立身、諫諍、善終。她不會用華麗的辭藻表達(dá)自己對兩位老人的孝心,但她用最樸實(shí)無華的實(shí)際行動傳達(dá)著世間最純粹的情感。
責(zé)任編輯:錢秀英 編輯:段紹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