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鏡頭記錄時代的“公益人” ——記云南省道德模范楊董清
●他是“全家福公益攝”項目的創(chuàng)始人。七年間,他走遍家鄉(xiāng)的村村寨寨,為2000多個家庭記錄下一張張合家團圓的歡樂時刻;而他所在的“愛心衣櫥”志愿者隊伍也已向保山的十余所山區(qū)小學和上千名學生送去了來自全國各地愛心人士捐贈的過冬新衣。他用愛心傳遞正能量,并為之發(fā)光發(fā)熱,用“蓬勃的光芒”影響了更多的年輕人。他說,善待他人的人一定會有好運。請看——
“鄉(xiāng)土青年”的大情懷
楊董清攝影作品之《彝族一家人》
干練的著裝、帥氣的臉龐、燦爛的笑容,這就是今年29歲的“帥小伙”楊董清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。一部隨身攜帶的單反相機,印證了楊董清大學主修的藝術(shù)設計專業(yè)——“這是一個文藝青年”,從他身上的那股灑脫勁,人們難免會產(chǎn)生如此定義。
實際上,楊董清是一名扎根泥土勤奮有為的“鄉(xiāng)土青年”。在大多數(shù)人的字典里,“鄉(xiāng)土”這個詞并不對應著時尚。而楊董清則認為,用鏡頭記錄下這片土地之上的人們和他們的生活變遷,記住鄉(xiāng)愁,就是最高級的時尚。
夢想緣于少年。楊董清出生于施甸縣太平鎮(zhèn)地理脈村,是個地地道道的山里娃。這里的人們世代以務農(nóng)為生,在楊董清兒時的記憶里,村里很多人家連一張像樣的全家福也沒有。“我爺爺之前就想一家人拍張全家福,但那個時候沒有這種機會。后來,我有了相機也有了技術(shù),可爺爺卻已經(jīng)不在了。”在早年間記者對楊董清的一次采訪中,他帶著深深的遺憾如是說。上了大學,他終于有了彌補心中遺憾的機會,雖然不能再和爺爺拍這張全家福,但他可以給更多至今沒有拍過全家福的農(nóng)村家庭免費拍攝全家福。2015年春節(jié),也就是楊董清在讀大四的那個寒假,在父親的陪伴下,楊董清走進家鄉(xiāng)的大山深處,當他舉起相機第一次為一個家庭按下快門的那一刻,未來的“全家福公益攝”項目便由此誕生了。
“從前歡度節(jié)日或者家有喜事,我們都還沒拍過照!” 當61歲的老鄉(xiāng)張文芹咧開嘴笑著對楊董清投以感激和贊許的目光時,不禁讓人聯(lián)想到當年人們伸著大拇指稱贊楊董清的父親董國富時的畫面。
楊董清生活在一個四世同堂共20余人的和諧大家庭里。因每個人都懂得互敬互愛并樂于奉獻,他們這一大家庭曾被評為2017年“全國最美家庭”及“云南省文明家庭”。“勤儉節(jié)約、樂于助人”是這個家庭的家風,楊董清的父親曾光榮地接過了來自家庭傳承的“鄉(xiāng)村公益接力棒”,而楊董清也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,能做有益于他人的事才算得上年輕一代真正的“時尚”人生。
父親董國富是楊董清最崇敬的人。“我爸就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偶像!”楊董清并不掩飾自己對能有這樣一個好父親的驕傲。作為施甸縣國稅局的一名普通稅務干部,董國富除了長年做好本職工作并守好“嚴父、慈父”形象外, 還主動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。他曾約著自家兄弟三人在沙子坡村出資修路,使得村里的道路東西貫通,切實改善了當?shù)氐牡缆窢顩r和人們的出行條件。
因著從大學畢業(yè)至今的七年里堅持為老鄉(xiāng)們拍全家福這個樸素的暖心行動,楊董清獲得了“云南省青年五四獎章”“云南省道德模范”“保山青年五四獎章”“云南好網(wǎng)民”等多項殊榮。他的這份堅持已通過全國上下多家媒體的宣傳報道而傳為美談。
愛心“全家福”傳四方
楊董清攝影作品之《白族老人》
如今,“全家福公益攝”的腳步還在延續(xù),在楊董清身后,已有更多人加入到他的愛心公益活動中。楊董清有一個“十年之約”的夢想,待“全家福公益攝”進行到第十個年頭的時候舉辦一次有質(zhì)量的攝影展,他要讓人們在影像中感受這個偉大時代每天都在發(fā)生的變化。
為此,楊董清將關(guān)注的視角投放到了更遠的地方。
“看鏡頭,笑一個,一、二、三!”伴隨著清脆的快門聲,楊董清為怒江州一戶傈僳族老鄉(xiāng)家拍了他們的第一張全家福。2021年楊董清走出保山,把自己的鏡頭面向了滇西環(huán)線更多的鄉(xiāng)土和更多的人。
八個人兩張車,25天的時間里,在并不寬敞的車廂空間,幾個年輕人擠出了比以往冬天要暖的溫度。其中一張皮卡車里拉著近1000個相框,攝影、打印設備一應俱全,儼然一座移動照相館。“我們這八個人都算是志愿者,這一次從保山出發(fā),一路走了大理、麗江、迪慶和怒江,通過相片、視頻全程記錄了這趟幸福之旅,通過網(wǎng)絡分享給全國各地的人們。”楊董清介紹,“因為有提前和當?shù)卣疁贤ǖ男枰?,我們的政府也出力協(xié)調(diào),此外,還有五六家企業(yè)給了我們?nèi)肆ξ锪ι系闹С帧?rdquo;
“照片能記錄一個時代的變遷。”楊董清一直這樣說。如果一開始他的初心只是讓老鄉(xiāng)們有一張全家福,那今天他的心愿已發(fā)展成為把愛撒向更多地方,把更廣闊的天地里人們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。“其實現(xiàn)在大家生活條件普遍提高了,我們也不再單純是要給老鄉(xiāng)們拍全家福。走了那么多地方,認識了那么多可親可愛的少數(shù)民族同胞,看見了鄉(xiāng)村振興給一個又一個村莊帶來的改變和他們幸福的生活。當給老鄉(xiāng)們拍照、和他們聊天時,我們看到了發(fā)自肺腑的幸福之美,這是親情之美,這更是時代之美。”
曾幾何時,楊董清也常感到力不從心,雖然一直有父親的支持,但為那么多老鄉(xiāng)拍全家福并免費打印畢竟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從最早和父親兩個人去,到帶著自己團隊的三四個人一趟趟去,費用基本都是自己一個人出。后來雖說也有一部分愛心人士的捐款,但車是自己的,油費自己出,本著哪怕鄉(xiāng)親再熱情挽留也不在群眾家吃飯的原則,大家出行時連干糧都是自帶的。每次拍完照片,都得進行打印裝裱,滿足老鄉(xiāng)們把全家福掛在堂屋的愿望。從前,楊董清要到城里的相館去處理、打印、過塑裝裱照片,再把裝好框的照片委托親友送到各個村子,由村委會主任或村民小組長送至村民手中,后來他自費購買了一臺便攜式相紙打印機,現(xiàn)場就可以把照片打印出來親手交到老鄉(xiāng)的手中。而今,有了這座“移動照相館”,自詡“鄉(xiāng)村拍照師傅”的楊董清拍照條件比以往好了太多。“有了這個‘移動照相館’,未來我還想去全國的更多地方拍攝!”楊董清說。
楊董清把每一筆公益金都認真記錄在案,不需要用錢的地方就絕對不用。“既然是做公益就要公開透明。”楊董清一臉認真。這樣的誠意,也在后來他加入“愛心衣櫥”公益項目云南站志愿者隊伍時為他贏來了更多愛心人士的信任。
截至目前,楊董清的團隊已走遍施甸縣木老元鄉(xiāng)、擺榔鄉(xiāng)等多個鄉(xiāng)鎮(zhèn)以及滇西環(huán)線多個地區(qū),為2000多個家庭或老人拍攝贈送全家?;騻€人紀念照片;而他所在的“愛心衣櫥”志愿者隊伍也已向保山的十余所山區(qū)小學和上千名學生送去了來自全國各地愛心人士捐贈的過冬新衣。
向著“十年之約”奔跑
楊董清攝影作品之《藏族一家人》
“人生不是一場物質(zhì)的盛宴,而是一場精神的修行,多為他人著想總是好的。”這一兩年間,楊董清甚至沒給自己添過一件新衣。“我只想把時間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,讓有限的生命歷程更有價值。”楊董清說。
“善待他人、善待家人的人總會有好的運氣。”楊董清笑著說自己沒有學習過佛經(jīng),但始終相信“善念”。“我有我的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,我的社會責任之一就是讓我所珍視的一部部‘小小的紀錄片’讓更多人看到,讓更多人透過這些作品關(guān)注到貧困山區(qū),多一個人為扶貧事業(yè)做力所能及之事。而我的家庭責任就是讓家庭氛圍保持融洽,讓家里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和睦和愉快。”
不久前,楊董清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,他找到了支持自己理想的那位姑娘。現(xiàn)在,他不僅是保山一家知名自媒體“hey保山”的創(chuàng)建人,也在積極探索更多出路,努力打拼自己的事業(yè)。
“‘996’的工作強度對于我并不是一種自憐或感傷,社會發(fā)展很快,沒有人要求我什么,但我有一種不努力就會被淘汰的緊迫感。每天幾乎從醒來就電話不停微信不停,但即便晚上結(jié)束公司的事空閑下來,我也會讓自己整理思路或繼續(xù)學習。”楊董清坦言自己并沒有很強的目的性,所有為“面包”的付出都是為養(yǎng)活理想。想當年,為了給更多老鄉(xiāng)拍免費全家福,勞務費為三四百元的商品照他接過,五六百元跟跑一天的婚慶照他也拍過。“但這就是現(xiàn)實,沒人能不勞而獲,永遠干著所謂‘對的事’??僧斈阍诖蚱粗胁粩鄰姶髸r,起碼可以有多一項選擇。”
楊董清團隊的公眾號、抖音號現(xiàn)已有很多粉絲,他們本可以為了掙錢而大量接拍商業(yè)宣傳內(nèi)容,但他們沒有。“‘面包’和理想需要平衡,我們肯定會有商業(yè)宣傳,但我們甄選內(nèi)容,同時我們不斷出力講述保山正能量的故事。”確實,在楊董清團隊的多個公眾平臺,保山人都看到了家鄉(xiāng)不同角度的面容,以及諸如天亮前就在熬豆?jié){、炸油條等一系列平凡勞動者的身影。
在一次次整理相片文件夾的時候,楊董清很難說自己沒有一點成就感。“這些實實在在的照片里的面容,就是我人生一點點的收獲與積累呀!” 多年后,當人們再回顧這些“歷史的細節(jié)”時,心中該蕩漾起怎樣的溫暖和感動呢?楊董清覺得,照片中哪怕村民身后的房子、身穿的衣服,都是重現(xiàn)昔日景象的一段段歷史。
等拍到第十個年頭的時候,楊董清想舉辦一場《全家?!窋z影展。他要向人們展示,十年間國家鄉(xiāng)土家園的巨大變遷和農(nóng)村經(jīng)濟生活的飛速發(fā)展!
為此,他正在為這個“十年之約”奮力奔跑。(蔣蕾)
責任編輯:錢秀英 編輯:錢秀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