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弘揚誠信文化】誠信的歷史小故事
孟子曰:“車無轅而不行,人無信則不立。”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,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基礎(chǔ)。古有商鞅立木為信、季布一諾千金;今有宋慶齡冒大雨赴約,李苦禪為故友燒畫。古往今來,誠信的力量從來都不容忽視。
一諾千金
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,一向說話算數(shù),信譽非常高,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。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:“得黃金百斤,不如得季布一諾。”(這就是成語“一諾千金”的由來)后來,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,被懸賞捉拿。結(jié)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,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,使他免遭禍殃。一個人誠實有信,自然得道多助,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。反過來,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,而失信于朋友,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,得不償失的。
曾子殺豬
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,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,一邊走,一邊哭。媽媽對他說:“你回去,等我回來以后,殺豬給你吃。”妻子從市場回來了,曾子要捉豬來殺,他的妻子攔住他說:“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。”曾子說:“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。小孩本來不懂事,要照父母的樣子學,聽父母的教導?,F(xiàn)在你騙他,就是教孩子騙人。做媽媽的騙孩子,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,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。”于是曾子把豬給殺了。
責任編輯:錢秀英 編輯:李美蘭